学会尊重 培育自尊

作者:大二班 邹羽航妈妈来源:涌泉中心幼儿园发表时间:2018-11-19

        尊重孩子,并不是对他们百依百顺,而是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,让孩子和家长在一个平等的高度上。自尊心,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内动力。孩子一旦失去了这种动力,可能会给他的一生带来致命的打击。尊重孩子、养育内心强大的孩子,不是一朝一夕之力,而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。


一、尊重,首先体现在与孩子交流的语言里。
        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这样说:“你怎么就这么笨呢?”、“为什么别人会你就不会?”、“你真的让我太失望了!”……殊不知,我们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,虽说是出于教育的目的,可是有时候这种教育方式只会适得其反。孩子会通过你言语里对他的否定,进而自我否定。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心理暗示中的孩子,会变得胆小懦弱,极不自信。严重者甚至会患上“抑郁症”之类的心理疾病。自尊心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脊梁骨,缺少自尊心的孩子有可能一生都站不起来。


二、尊重,也呈现在与孩子共处时的情绪里。
        有时候,孩子顽皮、淘气,甚至是破坏一些物品。这时,火冒三丈的家长往往会破口大骂、甚至直接动手。经常责骂孩子,对孩子发火,甚至施以暴力,不仅会吓到孩子,也会使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。作为成年人的家长,在面对意外情况发生时,首先应该学会情绪管控。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,当你处于情绪中的时候,不要做任何决定,也不要有任何动作——包括骂孩子,打孩子。  


三、尊重,也表现在认可孩子这个独立的个体。
        童年阴影、儿童公敌,那就是一个被称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的神奇的存在。当自己莫名其妙地被拿来和“别人家的孩子”进行比较时,比较的后果往往都是孩子大人都不舒服。而且,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父母总是要求我们要“谦虚”,就算是考了第一名,也不应该骄傲自满,即使这个第一名是自己付出了辛苦而应该获得的。
当家长们热衷对比、津津乐道之时,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,他们是否愿意被家长们用来比较?生活不是竞技比赛,我们来到世间是为了体验生命的美好,而不是为了要让谁难堪。孩子擅长的领域也不同,何必以他人之长较自己之短。所以,我们作为家长,自己应该调整好心态——我爱你,因为你是我的宝宝,而不是因为你能赢得什么比赛、能够考多少分、能够为我挣得多少面子。


       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限量版,爱他,请认可他、尊重他。通过尊重,鼓励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,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长处和进步的眼睛,多称赞孩子,而不是只盯着孩子的不足。学会尊重,让孩子在自信中体味生活的乐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