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立自信 从小培育
作者:大二班·周天赐周天佑妈妈来源:涌泉中心幼儿园发表时间:2018-12-04
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!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很难。绝大多数的父母看到孩子动作慢、做不好的时候,总会忍不住包办、代替孩子完成。其实这种“帮助”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。身为人母后,我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爱是无私无惧的,为了孩子可以倾尽所有。宁肯自己吃苦受罪,也不愿让孩子吃亏受累,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。随着孩子渐渐长大,回顾往昔,我深刻的感受到,我们是无法永远为孩子代劳一切的。有一天,孩子终会长大,总要自己去独当一面。当他必须融入社会,自己去打拼的时候,自信自立的孩子更能从容应对,得心应手。
所以,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信是非常必要的。作为父母的我们,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自信心呢?
一、营造氛围,身教言传。
父母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,多鼓励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。当孩子想尝试新鲜事物的时候,只要是在法律允许和安全的范围内,放手让他去锻炼,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提升。
二、听TA说,尊重孩子的主见。
外出想去什么地方?要准备些什么东西?都让孩子来提出建议;买衣服时,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;明天想穿什么衣服、晚上想吃什么菜?有关孩子的事情,听取孩子的意见,让孩子自主地决定。
多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,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家庭地位,也有利于培育孩子独立自主的品格。
三、家庭事务,人人参与。
家,是讲情的地方。家人之间的亲情体现在相互照顾的过程中,孩子也不例外。周末的大扫除、饭后的收拾打扫,孩子也应该承担一部分,因为他是家中的一份子。
如果家里购置的新物件很重,务必让孩子一起帮忙搬抬;当家长受伤了,请孩子帮忙拿药箱、贴创可贴;一起外出时,家长也会觉得累,当孩子鼓励父母的时候,我们一定要及时给予回应。家里添了新家具,邀请孩子一起来参与组装、摆放,征求孩子的意见,采纳孩子的可行性建议。
四、及时肯定,具体夸奖。
毛主席说过:“做得好的,要及时表扬,但不能捧!”当孩子完成了“工作”后,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。夸奖时也要具体夸到点上,让孩子知道自己为家庭做了哪些贡献,自己哪些地方是做得好的。即使孩子这次做得差强人意,也要正面引导、教孩子怎样完善,并鼓励他下一次做得更好。
很多时候,作为父母的我们习惯了为孩子安排好一切,往往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他会有自己的观点、有自己的主张。而聪明的父母,学会适当的“示弱”,让孩子来照顾他们,从而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。这样,孩子也更愿意帮助父母,积极主动地承担一些事情。长此以往,不仅会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,还能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,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,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、自信!
大二班·周天赐周天佑妈妈